主页 > 动态资讯 > 资产评估 >
难题:评估师与企业的配合
2014-08-18 20:25
陈明海:评估行业提供公允价值计量评估服务,出自企业的需求。评估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技术问题,也有许多协调方面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无论是企业还是评估行业,都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最初的一些问题慢慢得以解决。但我们也认识到,随着计量对象的日益复杂,公允价值计量和评估都仍然存在许多需要深入研究的节点。比如,评估师提供服务时,怎样与企业配合?与企业合作的技术节点和服务节点有哪些?如何更好地沟通?都是需要大家考虑的问题。
张驰轩:从企业的角度来看,目前很多企业管理者对评估从不了解到逐步有所理解。尤其是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很多企业一蹶不振,企业高管开始明白公允价值不是由企业说了算,不能一味追求眼前利益。
俞明轩:除了价格的波动,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和难题。公允价值的计量和历史成本的计量到底本质区别在什么地方?历史成本的计量不需要预测,但是公允价值的计量却离不开预测,没有预测就没有公允价值,即使询价也是根据资产未来的现金流来确定公允价值。
预测是一个很大的难题,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要解决3个问题,即唯一性、合理性和可信性。
在历史成本计量的模式下面,唯一性很方便地解决了问题,即账面价值多少就是多少。
但由于资产的价值不断变化,需要不断预测,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合理性上显示了优势,随着时间的变化不断调整反映资产最现实的价值。但是到底价值多少,又很难有绝对的准确,不同的评估师会有不同的结论。
此外,公允价值到底是以市场价值为准还是以投资价值为准,也需要探讨。市场价值可以作为公允价值的主要表现形式,但不应该是唯一的表现形式,其他的价值类型也可以纳入到公允价值范畴里去。
所以,未来有3件事要做。一是解决公允价值的唯一性,二是解决它的可信性,三是加快公允价值计量的数据库建设。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没有足够的信息,没有完备的数据库,很多工作就会止步。公允价值数据库的建立有赖于评估机构和行业共同努力。
陈明海:公允价值计量确实有难度,公允价值是面向市场,不同的人即使面对相同的市场,也有不同的判断,这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或者是自己掌握的信息跟别人的不一样。此外,企业和评估师的判断也是不一样的,需要评估师和企业做好沟通,达成共识。
孙建民:其实,天健两年前在为一家央企的并购提供评估时,就遇到了这个问题。企业的诉求、会计师的要求,与我们评估师的理解有偏差。到底评估哪些方面、怎么评、中间的参数怎么取,三方开会讨论好几次,最后才达成一致。所以,为了规范行业的服务工作,中评协第一时间颁布了以财务报告为目的的评估指南和投资性房地产评估指导意见,为公允价值服务的其他各种指南也正在不断编写中,包括金融衍生工具的评估指南。这些都是在评估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袁煌:我也有同感。不过,虽然有难点,道路曲折但前途光明。
从不同的专业属性来说,评估机构具有一定的优势。评估机构相对于会计师事务所、企业来说,具有独立性。需要公允价值信息时,评估机构作为独立的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的判断。幸好评估行业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实践,使很多领域的评估专业水准较高。特别是对估值技术的不断探索,如无形资产的评估、企业价值的评估都研究得非常深入。
很多研究领域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虽然国际资产评估行业发展比较早,但整体的发展规模和势头不如中国资产评估行业。现实的需求也导致了评估行业在技术研究方面不断突破。
从数据方面来说,评估机构多年的积累也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数据,特别是市场数据。例如,中通诚对船舶方面的评估做得比较多,积累了大量船舶市场交易数据,包括航运市场的交易数据。最近几年积累数据进行减值测试的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而在准则的基础上,评估机构能够独立做出专业判断,利用真实的市场信息,保持独立性和公允的程序,得出可靠的结论。